□馮海寧
  日前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天津考察調研。據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人員介紹,過去各部門審批專用章共有109個,現在僅需一個。李克強拿起一顆舊公章感嘆,這些公章“束縛”了多少人。在李克強的見證下,109顆舊公章將永久封存。
  天津濱海新區一下子封存了109枚公章,折射出當地簡政放權的力度之大。也許,這些被封存的每一枚公章,都曾束縛了很多人折騰了很多人,社會也曾為之付出了高昂的行政成本和社會成本。如今這些公章被永久封存,而且是在總理見證下被封存,有著更多特殊意義。
  首先表明總理高度重視簡政放權“最後一公里”。新一屆中央政府加大了簡政放權的力度。李克強總理曾公開表示,本屆政府下決心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審批事項。而一年多來國務院已取消和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事項,各省市政府也下放了不少審批項目,但公眾普遍擔心簡政放權卡在“最後一公里”。如今,總理見證封存公章,表明要堅決打通“最後一公里”——消除不必要的公章。
  其次或表明“一顆公章管審批”具有推廣價值。雖然各地政府都圍繞“公章”做減法,但很多地方改革的力度不及天津濱海新區,原因就在於,濱海新區成立了全國首個“行政審批局”,“一顆公章管審批”——用1枚“審批專用章”取代了原來的109枚審批公章,力度極大。總理見證封存公章,或許說明這種推進簡政放權的具體措施更有實際效果。
  其三是提醒其他地方政府要下狠心封存公章。儘管一年多來各級政府已經取消和下放了很多審批項目,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“審批長征”。例如,前不久人民日報披露,遼寧錦州2014年一重點民生工程已加蓋133個公章,仍未完成審批工作。可見,某些地方還存在嚴重的公章“束縛”現象。
  另外,總理見證封存公章也是提醒人們警惕審批權“反彈”。李克強總理在見證封存公章的現場特別叮囑:“這些公章今天被貼上了封條,就決不能再打開,再也不能變相給老百姓‘設門檻’。要讓它們徹底成為歷史!”這既是告誡審批部門,也是提醒公眾監督和防止審批權“反彈”。
  當然,簡政放權也不能止於封存公章,這是因為,影響行政審批效率和成本的因素,不僅僅是公章。比如說,某些行政審批項目完全是領導說了算,即使封存了相關公章,但如果領導干預審批,或者控制審批環節,問題還是很多。
  比如說,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委托第三方開展“廣州市依法行政狀況公眾評價”調查,不久前公開的調查結果顯示,與政府部門常打交道的受訪企事業人員,認為存在“按領導要求審批”的人多達62%。這意味著行政審批是否高效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握實權的領導態度如何。
  進而言之,封存公章只是簡政放權的一部分,封存公章之後,如果領導的簽字審批權沒有同時取消,還是會影響行政審批的效率和成本。因此,要警惕某些領導以簽字取代公章。要想完全把簡政放權落到實處,既要封存公章,更要制約領導的權力。編輯:  (原標題:封存審批公章,還需警惕“審批權”反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20hczx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